死亡与无常
下士道的第一点是思维死亡与无常。体会了人生无常,才会真心想修行。
“无常”是一切事物(身体、关系、财富、生命)都在不停地变化,最终都会失去。它不只是死亡,而是一切的东西,比如:所爱的人可能离开;所拥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失去。
我们多数人都活得像永远不会死一样。我们拖延:“以后再学,现在忙点别的。” 我们执著:“我一定要拥有这个!我不能失去那个!”我们贪恋安逸,不愿改变,不愿修行……
实际上,我们每一天都在变老。不是“我会死”,而是“我现在就正在死去”。这就是“无常”。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死亡必定会来。没有人能逃过死亡,不论你聪明、健康、富贵或平凡。想一想:我们认识的人中,有没有突然生病或离世的?我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在未来五十年内几乎都会消失。
其次,死亡的时间不确定。我们不能确定自己还能活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车祸、地震、疾病……死因太多;我们常说“以后”,可“以后”并不属于你。
最后,死亡来临时,除了善业,什么都会失去。死的时候,我们的房子、金钱、地位都带不走,连身体也会腐烂。我们唯一能带走的,是你做过的好事和坏事。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上面这样的“无常”后,我们的思想就会变化,就会放下无谓的执着,珍惜当下能修福慧的每一刻,开始认真思考人生最重要的事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想明白后,现在的一切努力,都应该围绕这件事做。
问自己三个问题:
- 如果我现在突然知道,我只剩三个月能活,我最想做什么?
- 有哪些事我一直拖延着,但其实很重要?
- 如果我死去,别人会怎样评价我?我会满意吗?
这些问题不是让你恐惧死亡,而是唤醒生命的热情与智慧。
日常修法建议
- 早晨醒来时:默念一句“今天可能是我最后的一天,我愿意用它来行善与修心。”
- 睡前回顾:今天有没有做一件让自己无悔的事?
- 冥想引导:设想你的人生到了终点,回看这一生,你后悔了什么?庆幸了什么?
总之,思维死亡与无常,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佛教里最积极的人生观之一。它不是为了让我们消极,而是让我们清醒地活在当下,放下虚妄,追求究竟的智慧与慈悲。
Index | Previous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