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知识和意志的产物
我们下面来看全人教育的三方面:“好人”、“好公民”、和“有用的人”。
我们首先来看如何做一个“好人”。“好人”,意味着美德和善。
你是好人吗?你一定说是。确实,我们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好人,否则我们就都不敢出门了。
但要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比如著名的电车问题:一辆失控的列车在铁轨上行驶。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有五个人被绑着,无法动弹。列车如果继续前进的话,会碾过他们。这时,你站在改变列车轨道的操纵杆旁。如果你拉杆,列车就会切换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被绑着。你有两种选择:
- 什么也不做,让列车按照正常路线,压过这五个人。
- 拉下操纵杆,让列车进入另一条轨道,压过这条轨道上的那个人。
请问这时,你怎么做一个“好人”呢?
再举一个例子,苏格拉底曾问一位先生:欠东西就要还,对吗?先生点头。
苏格拉底接着说:那我欠了朋友一把刀,但这个朋友恰好发疯了,我这个时候还给他,他可能就会拿这把刀伤害自己,或者他人。这时,应该还给他这把刀吗?先生就只好摇头了。
这下你知道要做一个好人,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吧。
所以,苏格拉底说:美德和善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知识和意志的产物。因为“好”,也有各种不同的答案。这时,我们的选择就特别重要了,需要知识和意志来做判断。比如,对电车问题,如果我们遵循“功利主义”的原则,那么,为追求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是可以牺牲少数人的。但是如果我们听从康德的建议,认为“不可以杀人”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义务,那么,就不可以在动手掰轨道,让一个人牺牲,即使这样做的后果是牺牲五个人。
你肯定想知道现实中大家都怎么选择的。据报道,如果只是一个假想的讨论,那么,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亲人,那么大家都不会掰轨道。但如果这个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很多人会掰轨道。但是,如果是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即使那一个人自己不认识,很多人也不会掰轨道:下不了手!
所以,做一个“好”人,确实挺难的,需要“知识和意志”。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一个人懂得美德就不会做坏事,只有不懂得美德的人才会做出邪恶的事情。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以及后世大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这点),许多人了解自己做的事情是坏事,但由于意志的脆弱而仍旧从事之。所以,知识和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我们要留心不要成为一个“老好人”。做“老好人”不需要知识和意志。老好人性格随和、厚道,因为他不敢,或不愿得罪人,所以永远不会拒绝别人。老好人是得不到大家尊重的。巴金在《寒夜》里批评一位老好人:“你要怎样呢?你有胆量么?你这个老好人!” 巴金认为这位老好人的问题是缺乏胆量,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他缺乏知识和意志。一个有知识和意志的好人,会经过自己的思考,认为是真的“好”,才做,
做一个的好人还需要胆量,这又来自于知识和意志。因为一旦我们认定它是“好”的,即使危险,我们也会做。这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可能有这个经验:事后后悔,后悔当初没有胆量,没有做一个“好人”。
因此,要做一个好人,需要懂得“在世界上明智生活的艺术”,学会自我审视,有广阔的视野,成为世界公民,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自主学习和思考,走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做好人。
参考文献
-
维基百科,亚里士多德,网页链接
-
哈佛大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俗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1945 年
Index | Previous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