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探索、就业辅导
通过学堂内活动,重塑学生的认知习惯,培养其通用素养后,学堂也迅即展开职业导师的辅导,促使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帮助孩子尽早加入真实职场。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们推向职场,准备成为一个“主动、长期、成长”的职场专业人士,成为岗位上的熟手、而非消极、被动、打短工。这就是学堂的“职业探索和就业辅导”工作。
尽早地把学生推向职场,让学生们在工作中成长,这基于学堂数年曲折实践后得到的一个认识:学校,即便是曾经的实务学堂这样不完全封闭的地方,也离现实世界、真实职场太远了一些。真实的世界,才是他们需要的。具体来说,学堂发现,学生毕业时,对自己即将肩负责任,对一个还比较陌生的工作环境、团队,都有些恐惧,也不相信自己是否能胜任。因此,学堂想:既然如此,既然学生一定会紧张,那么就让他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应对这种紧张,比如:在学堂呆半年,就自己去找工作,然后有两年时间,学堂就陪着他。他害怕时,就鼓励他,是不是,这样的适应过程,也早就过去了?
为此,学堂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 明确工作的意义;
- 职场就业辅导;
- 实战项目实习。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工作的意义
首先,请学生们回答:为什么要“工作”?这个看起来可以不假思索就回答的问题,却是我们曲折探索后总结的一个关键问题 [1]。具体来说,在我们培养了一届学生,将他们送上了工作岗位之后,我们却哭笑不得地发现:很多学生对工作,或者说“普通工作”的愿望其实并不强烈。比如,有的同学来学校,只是在别的地方不适应,因此来尝试一下,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有的同学和家长觉得“普通工作”(比如咖啡师)的价值不大,只想着找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因此很容易轻易放弃手头的工作,重新来过 [8]。有的同学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一个推荐的工作,因此非常焦虑,以致放弃已经到手的机会。总之同学们对工作的意义并不清楚,很容易造成“半推半就的人生”。
为此,学堂组织专门研讨。通过毕业生分享、企业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讲座,大家认真讨论了什么是工作,为什么要工作。发现的工作的价值如下:
- 报酬,财务上的自足
- 个人成长,知识经验能力上的隐性回报,精神上的自立,这包括:
- 艺璇说:“坚持下来,到第三年时,自己已经变得不一样。在自己遇到问题时,尝试转换积极主动的视角,豁然开朗。她感悟到,原来,以前听到那么多道理,比如“积极主动”的原则,以为自己懂了,只有真的实践过,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懂 [2]
- 艾克说:“边工作边学习,才真正对技术有了更深理解,可以真正应付工作职责 [3]
- 刘欣舟老师说:“职业初期,知识、经验、能力的增长速度,远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换言之,个人成长的回报远大于财务回报。”“这些(能力等)隐性回报能够帮助我们在不远的未来获得更多的薪水和更好的发展。” [4]
- 曹蔚老师说:“努力让自己的专业能力达到岗位所需,并继续不断提升,是初入职场最重要的事。” [5]
- 服务他人和社会
- 同学们访谈的面包师说:一个面包师,不只是创造了好的面包,还为顾客提供好的生活和幸福感。一个服务员也可以创造,比如面对顾客的负面情绪,自己转变思维,洞察对方的正面需求,从而解决问题,也给对方带来好的感受。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也可以施加创造力:把它们的流程捋得更顺、更清晰 [6]。
- 走出家门、校门,与世界建立更广、更深的连接
通过这些讨论,学生们理解了工作的意义,有了要工作的意愿。有了这个,才有了关于职业的后面的这些事。
二、职场就业辅导
为了了解什么是职场,职场需要什么能力,找到自己的目标,获得第一份实习,学堂请毕业生和职场专业人士为同学们提供了辅导,和同学们讨论。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场辅导:
1)职业生涯初期三件事
曹蔚老师基于自己从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微软公司“招聘助理”的亲身经历,用具体事例,讲解了初入职场,如何面试、负责、专业地沟通和解决问题、职业发展。
面试
- 分解任务、计划、执行
- 面试是理解一份工作的起点
- 任何工作都会遇到:
- 应对不确定性、人的挑战
- 高强度、复杂资源协调
负责
- 接受一份工作,意味着你对这份工作全权负责
- 失误、错误后的处理
- 把工作完成,做得比别人更好
专业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 理解职位需要的专业能力
- 搞清楚自己的位置,输入、输出
- 专业思考,勇于表达,不带情绪,理性沟通
- 发现问题,勇敢地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上级推广
- 通过解决问题,带来专业能力的提升
职业发展
- 做好第一份工作,为自己积累,即使它不是你的“志业”
- 在实际工作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做得好,比其他人更好,并且愿意花时间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 不带情绪,工作不是交朋友,是一起做工作。先面对,不要被情绪挡掉了
- 如果能够给自己带来提升,就不要怕吃亏。
- 不要困在工作里面,而是把自己变得更好。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赚到的是自己的
总结
- 最重要的,做好手头的工作,得到认可
- 专业:学习专业的方法,专业进步
- 提升自己,留下好印象,打好职业生涯的基础
- 找到学习方法:迅速搜集信息,咨询专家,快速学习
- 学会与人合作。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调动资源,一起做一件事。理解他人的需求。一起实现一个目标
- 不要害怕犯错和吃亏,从错误中学习。公司不是只用你一天。不断改进就好了
- 遇到挑战,不要被吓住了。好好想、研究、寻找帮助,就可能能做出来
2)从实习到工作
艺璇以过来人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如何找工作、在变化的公司中如何调整心态,找到自己的位置、带来独特的价值。她的导师钱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细节的指导,因此下面这些是她们二位的宝贵经验。
方向
- 保持好奇,尝试,把尝试的事情做好,获得成功的经历,获得自信
找工作
- 《斯坦福人生设计课》,工作往往不是通过很熟的人推荐来的,而是通过偶尔接触过一面,并不很熟的人来的。因此,努力认识学堂以外的人,到处讲“我想换工作”,当然有人通过熟人引荐去找工作
- 列出“我喜欢做的”,“我能做的”,“市场买单”的。职业式是“擅长”和“买单”对交界处。按图索骥,去找工作
- 面试时,很紧张,但想办法展现自己的自信
- 了解工作的需要。有的工作需要很成熟的人。心态和能力都要匹配
问问题、定目标、做规划
- 多问为什么。上级给了任务,要问为什么?任务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能问问题本身,就说明开始思考了
- 老师和老板的区别是什么?
- 需要自己去想:为什么要做这个实习,我可以获得什么,如何获得,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怎么可以做好?给自己定目标、做规划
带来价值
- 领悟到“职责”是什么。对工作伙伴负责。不仅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而且更专业地思考、设计,给团队带来新的价值
- “以终为始”,只有给公司长久带来价值,才能长期待下去。这样就会积极主动去做事情,而不是“推一把,做一把”。思考自己怎么给公司带来价值。这个和内向、外向没有关系
心态
- 面对机会,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要恐惧。思考自己如何为团队提供价值,想办法再进一步
- 面对第一个工作,和很多不同部门的人打交道,内心很害怕,但假装自己能做好,把任务完成
- 展现自己的自信和专业,不要胆怯。身子坐得很直,很认真地说事情,给自己暗示。和同事、老板、客户讨论工作都是这样
- 觉得不对劲时,找人求助,获得建议,解决问题
- 同学们胆怯,不敢跟成年人打交道,正常。所以,就事论事很重要。工作不是相亲,不是做朋友。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劳动回报,又有成就感。任何帮机构把事情做好的事情,都值得尝试
- 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遇到冲突,就嘀咕:是不是不喜欢我。不需要这样
职业发展
- 实际工作做的,和想象的、承诺的,不一样,怎么办?更主动、积极找活干。不能等别人拯救我。转换了视角,就很不一样。怎么把效率变高?做一条流程?去做规划、做方案、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做具体的执行。发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成就感就很不一样,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者
- 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好了,变成自己喜欢的事
- 付出不一定马上有回报,但别人记住了,就慢慢会有回报。不要急功近利
3)企业如何选人
欣舟老师作为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企业是如何选人的。这让同学们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从而明确自己的方向,努力成为企业需要的人。
对企业来说,从低到高,四种层次的人才
- 做好已知的事情
- 解决好发生的问题
- 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能解决
- 获得用户的信任,再次光顾
企业是招合适的人,性价比好的人
学习
- 很多事情不会做,怎么办?
- 培训,师徒
- 问得多,就教得多;问得少,就不教了。需要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
- 能否被企业培养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自己有意愿,一定可以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人
- 如何做到 Top ?跟现有的 Top 学习
品质
- 积极肯干,从小事做起
- 乐于学习,不怕出错。避开,就失去机会
- 愿意表达:表达得好不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愿意表达,能把想法说出来
- 很多工作不是约定俗成,是想到做。第一个做的,根本没人教。需要创意
- 有上进心,才会乐于吃亏,积极肯干,乐于学习,愿意表达
- 意愿 + 动手能力 + 学习能力 = 潜力
- 应聘: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
职业发展
- 是做“专家”还是走“管理岗”,找到适合自己的
- 往上走,意味着更多职责。怕承担责任、怕与人交流、怕出错,就难往上走
- 如何调整自己,满足要求,整个职业生涯,都要考虑。经常分析,找到自己的定位
- 想晋升,要自己提出来。自己填表申请。自己要有这个意愿
- 职位不重要。重要的是进去。先看行业,再看企业,再看岗位。
- 头十年,收入增长慢,但知识、经验增加快。到一定时候,经验增长可能比较慢,但收入陡然上升。
- 要长期、有耐心,会有收获的,不急于求成,给行业、企业机会,看到你的价值
- 不要为了钱去学习。知识和经验,会长期回报自己
- 试用期 6 个月,认识企业和人,掌握专业技能;低于6个月,融入不了,只是学习期,都没到验证自己能否胜任的阶段。
- 在一个组织,至少工作 1 年以上。一般是至少 2 年。一年以后,才是贡献期。2 年不到,积累是无效的。时间太短,没有办法证明自己
工作的价值
- 一技之长
- 前辈经验、指点:主动学习
- 行业、岗位经验:自己只能做一件事,但可以看别人做的。眼界和思路可以开阔
- 开阔眼界:通过企业能够获得更多
- 认识厉害的人:学习、跟随、开拓、发展
- 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 价值感
不怕犯错
- 责备你,没有开除你,就不错。
- 为你交了一百问的学费,为什么要裁了你呢?
- 越做事,能力越可以提高。错误是成长最快的老师。不要怕犯错,否则丧失了学习的机会
学生思维 vs 职场思维
主动 vs 依赖
- 学生
- 依赖思维、作业思维,等着企业教我
- 职场
- 主动学习,自己为自己负责,注意求助同事的时机
- 主动汇报进度,遇到难题找上级商量
社交
- 学生
- 平面化的社交,只和同学交流,和老师交流少
- 职场
- 多维度社交,多和同事学习如何与上级相处
- 交流范围广,不仅和同事交流,而且和前辈、跨部门同事等,凡是有帮助的,都联系,寻求帮助
过程 vs 结果
- 学生:过程思维,做了就行
- 职场
- 重视结果:不是做了就行,而是要看结果
- 提高工作效率
欣舟老师还提供了具体的简历指导课程,从表达、篇幅、重点、角度等方面仔细地教同学们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简历,并与部分学员进行了线上模拟面试。
4)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职业
钱老师作为业界顶级的财务和金融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一个崭新的视角: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职业,让同学们形成一种“知觉”。因为职业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这场辅导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
包括三部分内容:
- 投资和消费:我们的资产包括金钱、人脉和时间。要利用它们进行投资。要有“觉知”,主动追问自己每个行为、决定背后的需求。要尽量“投资”。要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值得投资的人;
- 职场:选择职业道路需要考量四个要素:自己热爱的、自己擅长的、世界买单的、世界需要的。进入职场的关键在于要将自己的热爱、擅长与市场结合,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与他人进行等价交换,让世界为自己的能力买单;
- 资产负债表:企业、人生都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对它们要有“觉知” [7]。
5)劳动法实务
热心于公益的秦旭东老师,也是实务学堂的老朋友。他给学员们在线分享了劳动法相关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包括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的签署等注意事项,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权利有了清晰的认识 [9]。
三、职场实战项目实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堂不断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实战机会,这包括:
- 在课程的中期和结束时的“中期展示和复盘”、“结营展示和复盘”两大项目制输出和交流活动。每次活动都包括了“策划”、“筹备”、“展示”、“复盘”等子模块
- “广本童行”实战项目
- “学堂开放日策划”、公众号编辑、视频号内容制作等实战项目
这些实战练习能够给孩子们带来真实用户、用人单位的反馈,甚至收入,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通过上述职场对齐、职场项目实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推动孩子们寻找实习,学生们走向了社会,这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
参考链接
-
实务学堂,找到工作,是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吗|教育短篇03,2023-01-14,链接
-
王艺璇,从实习到现在,什么让我得以自立|毕业生分享,2022-12-15,链接
-
陈一帅,从毕业生谈实务学堂的全人教育,2022-12-29,链接
-
刘欣舟,资深HR谈招聘,企业选个人还是个人选企业?|职业沙龙,2022-11-12,链接
-
曹蔚,职业初期最重要的三件事,2022-11-21,链接
-
实务学堂,职业博物馆/ 职业探索中我选择面包师,2022-12-02,链接
-
实务学堂,实务学堂月报:惊蛰营员有什么新收获?2023-05-31,链接
-
欧阳艳琴,为什么说,追求“轻松稳定”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精神鸦片,三联生活周刊 2023-06-22,链接
-
实务学堂月报:14位惊蛰营学员毕业了!实务学堂 2023-07-10,链接
Index | Previous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