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成佛之道

在西藏的所见所闻,和当地藏人的接触,还有宗喀巴大师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成就,都让我对西藏的独特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西藏回来后,我继续理解西藏。

为了理解西藏人独特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我觉得宗教是钥匙。不同于中原佛教,西藏宗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藏的整个社会组织都曾经围绕宗教展开,每一刻社会生活都被宗教塑造。西藏曾经是一个政教合一,宗教占主导的神奇社会。在西藏近千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进程中,宗教深刻地塑造了西藏的山川、地理、人文、历史,也紧紧地塑造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正是在这种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下,形成了西藏人独特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我也想更加系统地理解藏传佛教的修行结构。如前所述,在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转经筒商店,我都经过亲身体验,理解了一些佛教的概念,体味了藏传佛教密宗“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修行方式。我依稀看到了自己的烦恼的根源,理解了并练习了“放下自己”,并感到由此带来的解脱和涅槃。因此,我想进一步更加系统地理解藏传佛教的修行结构。

因此,我选择理解宗喀巴大师开创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千年宗教史中,从苯教到格鲁派,过程异常复杂,让我难以一时整体把握。但有幸的是,宗喀巴大师用他天才般的努力,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格鲁派知识体系。这套体系通过十几世的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的传承,可以说是塑造我想理解的当前西藏人的独特个性和行为的可靠参照。因此,以格鲁派教义为理解对象,对我来说,是合适的。

我具体选择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它是宗喀巴大师专门为我这样的普通人设计的“入门手册”。林聪老师在他的《一步一如来:拉萨圣境旅人书》中说:为了帮助大家修行,宗喀巴大师非常认真地整理、写作了“成佛手册”,这就是他在 1401 年完成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指的是佛陀的教法,尤其指其显乘教法。在古印度,阿底峡祖师著出《菩提道灯论》。这一部论只有三张纸,但浓缩了佛陀所有的教法和三藏十二部的大小乘法要精华,而且以修持者应修的先后次序排列,因此堪称“成佛手册”。沿着阿底峡祖师的思路,宗喀巴大师写作了《菩提道次第广论》,阐明佛陀教法的真正意思。它对任何佛法都没有一点遗漏,兼备广行、深观二派及大、小二乘精华,而且为了方便读者实修而著为修行手册的形式。对没有精力阅读更艰深的三藏原著的普通人来说,好好修学它,基本上也掌握了一切法要的中心思想及要点了。

从《菩提道次第广论》入门,应该会走向正道。林聪老师说:《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佛教经论海洋宝库的钥匙,是⾛正道、掌握纯真⽆瑕的佛教知识的正确入门方式。学习后,阅读其它佛经,也会事半功倍。林聪老师的师傅对他说:“三藏经论等于米、菜及调味料等原始材料,但菩提道次第系列的著作则等于是煮好了的饭菜放在你的面前。想要成佛的话,只需享用这顿煮好了的饭菜便可。三藏一切经论也似是一个宝库,只要通达了菩提道次第系列的著作,便等于掌握了宝库的钥匙,可以打开宝库尽取其宝。三藏经论也似是一个大海洋,有了菩提道次第著作的基本认识就等于有了航海地图,便不会迷失于茫茫大海中,不会被广大无边的八万四千法门搞至迷茫而不知从何入手!”所以,如果想⾛正道,掌握纯真⽆瑕的佛教知识,学习它是非常好的入门。

比较了各种版本的《广论》译本后,我最终选择了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4 年 8 月出版的王世镇老师译注的《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书中法尊法师写的《代序》作为我的起点。这篇《代序》是白话文,写得言简意赅,我一下就看懂了一些。

法尊法师(1902–1980)令我尊敬。他出生江苏扬州,早年入武昌佛学院,1937 年进入拉萨哲蚌寺果芒扎仓,潜心学习格鲁派教法,成为汉人中极少数系统完成藏传佛教格鲁派课程者。他将《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藏文名著翻译为汉语,成为最早将宗喀巴大师思想完整系统引入汉语世界的先驱之一。他法名为“法尊”,因其精修戒律与学问而得名,且广为尊敬。法尊法师是近代西藏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代宗师帕绷喀大师的传人。他是帕绷喀大师之徒安东喇嘛的弟子。

帕绷喀大师是我到过的色拉寺昧院嘉绒堂培养的。他 1878 年出生在拉萨附近,7 岁自愿出家,是藏传佛教“闻思修、讲辩撰”的典范。

在“闻思修”方面,帕绷喀大师对修行极为专注、认真。他对显密教法都精进研学,一生中很多时间是在色拉寺后山的一个小山洞中修持度过的。这个小山洞面积不及十平方米,非常简陋。大师修学菩提道次第时,其上师每次只会讲一个章目,命大师回自己简陋关房中禅参,直至生起证悟。等大师报告了自己的见解及觉受,其师满意后,才会教授下个章题。就这样,大师一来一回地求法及禅参法义,在闭关中度过了十年。

在“讲辩撰”方面,帕绷喀大师的传菩萨戒及讲经极为精妙。1921 年,大师为数千人讲示菩提道次第共二十四天。这二十四天中的教授内容被结集成著名的《掌中解脱论》,现今几乎任何格鲁派法师在讲授佛法时都以它为大纲。大师每次说法长达八小时,但没有听者会感到疲累。他的讲示极有震撼力:说至众生业力时,听者往往泪如雨下;说至三恶道苦时,听者又会震悚、发抖、害怕。一次,一位极有社会地位的将领带着宝刀、身穿盛装听法。听了一座开示后,他被感化,剪断武士的辫子、丢弃宝刀,断然成为佛法行者。

帕绷喀大师被称为一代宗师,是因为目前世上所有的格鲁派弟子,都在某种程度上与大师有传承上的渊源,因为当年几乎所有格鲁派法师都曾依止大师学法。其中包括影响了整个内地佛教界的能海及法尊两位大师。能海大师是帕绷喀大师弟子康萨仁波且的弟子。他在内地有无数弟子。法尊大师则把《菩提道次第广论》译成汉文。帕绷喀大师并嘱咐他的另一位亲传弟子昂旺堪布在康定为汉族佛教徒特别开讲《菩提道次第略论释》,并最后结集成书。先后说了七年之久,影响深远。

王世镇老师(1941–2020)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精通藏文,深入研究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体系,具有极高的汉译能力与现代解读力,致力于将传统佛教义理转化为当代可理解、可实践的语言与方式,是国内极少数能深入讲解宗喀巴体系的学者之一。法尊法师为他的作品作序,可见他与法尊法师的因缘。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践行宗喀巴大师设计的“成佛之道”。看着这些大师之间的传承,他们一生“闻思修、讲辩撰”的努力,他们凝聚自己全部心力、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希望能够拯救众生的作品,我感到他们秉持的“戒、定、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菠萝蜜的巨大力量。我明白了,佛教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而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亲近善知识,通过“戒、定、慧”,找到自己的使命,通过六度菠萝蜜,改变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解脱。

想到这些大师都已过世,我不禁有一点伤感。但转念一想,又笑了,我应该祝贺他们完成了自己此生的使命,涅槃成佛。

为了方便理解,我请 ChatGPT 充当一位哈佛大学的佛学教授,依据法尊大师《代序》,为我逐步讲解《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设计的“从凡夫到佛”的每一个修行阶段。ChatGPT 讲解得非常好。它以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方式,带我一步步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修行结构,同时解释相关佛教术语,让我能够轻松理解。为了防止 ChatGPT 犯错,在它讲解完后,我又请两位熟识的对佛教颇有研究的好友帮我确认了这些内容是大致正确的。

我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不为出世,只为修心和明理。我希望理解西藏朋友让我印象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我也想靠近我的对佛教感兴趣的朋友。ChatGPT 很理解我。它说:哪怕不为出世,只为修心和明理,也极有价值。这正是我想要的。

下面是 ChatGPT 以一位哈佛佛学教授的身份,基于法尊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导言,给出的成佛之道。仅供参考。


Index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