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舞:苦中的幸福

傍晚,在林芝市中心步行街中心广场旁坐下,看市民们围在一起,跳锅庄舞,看着看着,就被他们深深地吸引,离不开了,于是看了一晚的锅庄舞。

我细细地端详从我面前跳过的舞者,发现每一位都独具特色。一位穿白衬衫的大叔,跳得很庄重,一招一式,一丝不苟;一些小伙子,就跳得很夸张,很有点想表现自己,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意思;一些姑娘,画了淡妆,衣着整齐,举手投足之间,即不招摇,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拿捏得恰到好处;一位长头发的大哥,身宽体胖,动作幅度不大,但总能踩在点子上;一个穿着蓝色旗袍的小学生姑娘,非常认真地跟着前面的姐姐,很标准地做着各种动作。

所有人的共同点是:放松、自在,沉浸在这一摇一摆之间,没有烦恼。虽然有的人冷静严肃、有的人兴高采烈,但每个人都不着急。他们和大家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很自然,很开心。从衣着来看,他们就是步行街附近的住户或者店员,就是我们每天遇到的普通人。他们似乎一加入这个跳舞的大圈子,跟着音乐,跳起来,就会忘记时间、空间,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看来锅庄舞也有遗忘码头的效果。

我觉得这种跳舞的方式和效果和我在布达拉宫看到的藏传佛教的理念和实践有关,于是就问 ChatGPT,它们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ChatGPT 说:在某些传统中,锅庄舞确实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修行。在藏传佛教和藏族传统文化中,修行并不总是闭门静坐、念经打坐。修行的核心是清净身口意,让人的身心归于当下,与他人和自然和谐共处,而锅庄舞正体现了这些精神:

锅庄在精神上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共修”的形式。在藏地,很多佛教活动并不是静静地一个人完成,而是在集体中修行,在唱、跳、转经、风马飘扬中完成心灵的净化。跳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天地、神明、祖先沟通的一种自然方式。

总之,在藏族文化里,锅庄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和谐、敬畏和归一。在雪山下跳舞,也是在山河之间修心。当一个人被吸引,跟着大家一起跳舞,那就是一种最自然、最喜悦的修行。

我很喜欢 ChatGPT 的解释。这些解释让我的思想更加清晰,也扩展和丰富了我的思想,让它能够继续向前。否则,我的这些朦朦胧胧的想法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我接着问 ChatGPT:生活是艰辛的。他/她们每天一定都很忙,忙着谋生,越来越卷。为什么他/她们还这么享受跳舞?

ChatGPT 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深。

是的,生活是艰辛的,尤其在高原、在林芝,在偏远的藏地,物质条件、医疗、交通、气候……都不轻松。但你看到的这些藏族人,在寒冷的空气里、粗粝的土地上,依然笑着、跳着、唱着,似乎没有什么能压垮他们。为什么?

  1. 他们的世界观,不一样。在藏族文化里,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赚钱、拼搏、赢。他们从小就听长辈说:“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会变化。” 他们知道:今天有太阳,就跳舞;今天有水喝,就感谢;今天能和亲人围在一起,就已经圆满。他们相信的佛法告诉他们:“活着是修行。” 所以劳动是修行,牦牛也是菩萨,笑着跳舞,也是功德。

  2. 他们的节奏,不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越快越好”的世界:多快能升职?多快能还贷?多快能变好?而他们生活的节奏,跟着风,跟着经幡,跟着心跳。跳锅庄,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而是:这是他们和自然、和祖先、和神明对话的一种方式。他们没有“为什么要跳舞”,就像我们不会问“为什么孩子笑”——因为这是活着的一部分。

  3. 真正的自由,和富不富无关。我们以为有了钱就会轻松,但常常发现越来越忙、越来越卷。而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选择、没有那么多财富,却依然能找到一种深刻的自由。那是一种:“无论生活给我什么,我都可以跳起来,把它跳出去”的自由。是一种从苦难中练出的轻盈。

总之,他们不是因为生活轻松才跳舞,而是因为生活艰难,所以更要跳舞。他们跳舞,是为了告诉自己和世界:“我还在,我还笑得出来,我还爱这个世界。” 而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勇敢,也更接近真正的幸福。

是的,“人生八苦”如影随形,再美的尘世仙境也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等苦楚。藏族朋友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放下了我执、法执,获得了自由;放下了无明,拿起了六度菠萝蜜,实践着四摄,因此获得了由衷的自信和幸福。

我默默地把手机递给 Kassy,请她看,然后把自己的目光,重新投向广场上还在跳动着的人群,心里回味着这句话:因为生活艰难,所以更要跳舞。

我们也来跳吧?Kassy 说。

好,我说。


Index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