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里的锅庄

傍晚,在林芝市中心步行街中心广场旁坐下,看市民们围在一起,跳锅庄舞。圈子越跳越大,鼓点像潮水推着脚步。我就那样看了一晚。

我细细端详从我面前跳过的舞者,发现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位穿白衬衫的大叔,跳得很庄重,一招一式,一丝不苟;一些小伙子,就跳得很夸张,很有点想表现自己,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意思;一些姑娘,画了淡妆,衣着整齐,举手投足之间,即不招摇,也不拒人于千里之外,拿捏得恰到好处;一位长头发的大哥,身宽体胖,动作幅度不大,但总能踩在点子上;一个穿着蓝色旗袍的小学生姑娘,非常认真地跟着前面的姐姐,很标准地做着各种动作。

大家的共同点是:放松、自在,呼吸和鼓点对齐,沉浸在一摇一摆之间,看不到烦恼。有人冷静严肃、有人兴高采烈,但大家都不着急,跟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自然,开心。从衣着来看,他们就是步行街附近的住户、店员、我们每天遇到的普通人。加入这个大圈子,跟着音乐,跳起来后,他们似乎就能忘记时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看来锅庄舞也有遗忘码头的效果。

这种跳舞的方式和效果和藏传佛教理念和实践有关。藏传佛教修行的核心是清净身口意,让人的身心归于当下,与他人和自然和谐共处,而锅庄正把身、口、意连在了一起:

锅庄在精神上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共修”的形式。在藏地,很多佛教活动并不是静静地一个人完成,而是在集体中修行,在唱、跳、转经、风马飘扬中完成心灵的净化。跳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天地、神明、祖先沟通的一种自然方式。

因此,在藏族文化里,锅庄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和谐、敬畏和归一。在雪山下跳舞,就是在山河间修心。和大家一起跳舞,就是自然、喜悦地修行。

可是,生活是艰辛的。这些跳舞的人们,每天一定都很忙,忙着谋生,越来越卷,为什么还这么享受跳舞?生活是艰辛的,尤其在高原、在林芝,在偏远的藏地,物质条件、医疗、交通、气候……都不轻松。但我看到的这些藏族人,在寒冷的空气里、粗粝的土地上,依然笑着、跳着、唱着,似乎没有什么能压垮他们。为什么?

首先,他们的世界观,不一样。在藏族文化里,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赚钱、拼搏、赢。他们从小就听长辈说:“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会变化。” 他们知道:今天有太阳,就跳舞;今天有水喝,就感谢;今天能和亲人围在一起,就已经圆满。他们相信的佛法告诉他们:“活着是修行。” 所以劳动是修行,牦牛也是菩萨,笑着跳舞,也是功德。

其次,他们的生活节奏,不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越快越好”的世界:多快能升职?多快能还贷?多快能变好?而他们生活的节奏,跟着风,跟着经幡,跟着心跳。跳锅庄,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而是:这是他们和自然、和祖先、和神明对话的一种方式。他们没有“为什么要跳舞”,就像我们不会问“为什么孩子笑”——因为这是活着的一部分。

最后,他们认定的自由,和富不富无关。我们以为有了钱就会轻松,但常常发现越来越忙、越来越卷。而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选择、没有那么多财富,却依然能找到一种深刻的自由。那是一种:“无论生活给我什么,我都可以跳起来,把它跳出去”的自由。是一种从苦难中练出的轻盈。

因此,他们不是因为生活轻松才跳舞,而是因为生活艰难,所以更要跳舞。他们跳舞,是为了告诉自己和世界:“我还在,我还笑得出来,我还爱这个世界。” 而这,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勇敢,也更接近真正的幸福。

是的,“人生的八苦”如影随形,再美的尘世仙境也无法避免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等苦楚。藏族朋友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更要跳舞。

我把这些分享给 Kassy,然后把目光投向广场上还在跳动着的人群。

我们也来跳吧?Kassy 说。

好,我答道,拉着 Kassy 的手,加入到人群中。


Index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