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的“见即成修”
除了欣赏无数的珍宝,这次在布达拉宫,我还体会到了藏传佛教密宗的奥秘。布达拉宫是西藏宗教、政治、文化的瑰宝,其珍贵程度,举世罕见。步行其中,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藏传佛教密宗让修行“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独特方式,感受到了“见即成修”的震撼。这两者是藏传佛教密宗(尤其是无上瑜伽部)在藏地迅速传播、深入人心的关键。通过它们,密宗克服了显宗繁复、理性化的修行路径,以更直观、更符号化、更适应藏地文化的方式,赢得了苯教背景的藏族人民的喜爱。
进布达拉宫需要爬山。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东西长 370 余米,高 117 米,共 13 层。为了防止高反,我们爬几步,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回望山脚下的拉萨城,还有周围的群山。
高原上的天气变化莫测。进布达拉宫的时候,还是阴云密布,下着大雨。进去后,慢慢往上走,先后经历了三道检票口。走着走着,云开了,变成了太阳雨。
一路上,我不断地问 AI 问题,请它帮忙解释布达拉宫建筑、艺术背后的含义。如果可以拍照,我就把我看到的,拍照后,发给它,请它充当一位哈佛大学的宗教、人文、历史、艺术、建筑系的教授,为我们解读。如果不能拍照,我就把我看到的、我想到的、以及我的问题发给它。它为我解释后,还会为我提供相关的扩展材料,问我感不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和 AI 一问一答,开阔了思维的边界,获得了很好的启发。
在宫殿的入口,我看到屋檐下的一段彩绘木构上的图案很漂亮,就拍下来发给 ChatGPT,请它解读。它从色彩与图案的宗教意义、建筑构造与地位、哲学象征进行了分析,让我理解了这些图像后面的深意。在白宫外面的小广场,我也请它对宫殿墙壁的颜色、建筑,进行了解读。
布达拉宫采用的颜色不仅是装饰,而是藏传佛教等级、信仰、规范、宇宙结构的编码,因此给人的心灵带来冲击。具体来说,它包括三种颜色:
-
白色:象征慈悲心和清净德,代表慈悲、纯净、宁静、观音之德,是“调柔性”力量的象征。历代达赖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化身,白色正是观音的主色。白宫是达赖喇嘛的行政、寝居与政教议事之所,是“报身佛”之所(观音化身,利益众生),因此,它的白构成“净土政权”的象征,让权力服从于慈悲之理。
-
红色:象征权威、智慧、力量与火焰净化,是密宗法力的体现。在传统藏地寺院制度中,红色为僧侣专属色彩,高阶喇嘛可穿红衣,修密者才住红宫。红宫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主要佛殿,供奉历代达赖的灵塔、密宗本尊与重要法器,是布达拉宫的宗教核心。它的红墙由红土、牛血与藏红花制成,颜色深沉、厚重,极具威严与神秘感。因此,红宫为“法身佛”之殿(供奉密宗本尊与智慧)。红宫的红,不仅是密宗烈火的象征,也暗示“火供坛城”的能量场。
-
金色:代表佛性之圆满、觉悟之光、无漏清净。金顶多为重要佛殿或灵塔顶部,象征佛法的尊贵。黄金覆盖不仅为美观,更是供养佛法、结下福报的行为,也传达佛法如金,不腐不朽。所以,金色象征“化身佛”无所不在(清净显现,利益有情)。金顶的“光”与“高”,让整个布达拉宫宛如“曼荼罗中心”的须弥山。
这三种颜色的深厚含义,让我在布达拉宫面前,感到既庄严、神圣,又平静、安详。
在北宫的入门处,我看到白宫门口悬挂的帷幔上的吉祥八宝图案。它们分别是:
-
宝莲花,生污泥而不染,是观世音菩萨的本生象征,代表出离心及清净,象征慈悲和觉悟;
-
无尽结,也叫吉祥结,重复交叠,没有起点和终点的图案,象征因缘法则的循环无尽,代表“空性”与“缘起”的结合,是佛教哲学核心,也象征智慧与慈悲的交织;
-
双鱼,源自印度恒河与恒伽,象征自由自在、无所畏惧地游于法海。表示众生超越轮回苦海,勇猛前行于菩提之路。在绘画中,一般多以鲤鱼作为这种吉祥物的蓝本,取其肥美及长寿之吉祥意味;
-
华盖,象征尊贵、护佑,是佛陀顶上的遮盖,表现“智慧的庇护”,能遮挡烦恼的“毒雨”,保护我们免于痛苦、欲望、障碍、病患及恶缘,也表义佛法之令众生清凉。在西藏,寺院的佛像顶上多有黄色华盖饰严,高僧法座上也多有华盖。历代达赖喇嘛或班禅大师出行时,侍从会手持丝制及孔雀毛华盖各一顶随行,分别代表他们的宗教及政治地位。在其他高僧出行时,则以丝制华盖随行,没有代表统治权位的孔雀毛华盖。西藏及印度佛塔的主干顶饰上,一律有十三个圆环,代表十三顶华盖。象征:庇佑、遮障一切痛苦、烦恼与灾祸;
-
幢,也称“常胜幢”,是降伏敌人的象征物,表义佛法能降烦恼魔及死主等四魔,即邪见、瞋恨、自私及昏乱,也表义佛法弘扬四方。象征佛法最终战胜魔障;
-
法轮,表义了佛法:轮心表义戒学,轴表义慧学,外圈表义定学。八幅轮的八条轴有时会绘为金刚形状,表示能断一切修道障碍,其数目又代表了八正道。象征佛法的普转、传播无尽;
-
宝瓶,装满甘露与智慧的瓶子,象征长寿、富饶与德行圆满。上盖如宝盖,瓶身如金莲,是福德资粮的象征。表义源源不尽的财富。这里说的财富当然不狭指世间钱财,同时也包含了佛法上的“财富”;
-
海螺,是佛法的传播象征,声震十方,唤醒众生。藏传佛教强调“右旋”螺(顺时针螺纹),象征如来正法。海螺的声音也象征“空性”的震动,是智慧的唤醒。表义佛法的弘扬流布。象征清净的声音、佛法的传播;
了解了这些吉祥物的含义后,我坐在白宫门口,突然感觉到意义。它们就像在给我上一门视觉化的“佛教入门课”。我突然明白,这里是法门圣地,我应该开始修行。
白宫的独特设计也给我启发,让我明白:世间并非必须逃避,而可以净化为道场;政权并非世俗之恶,而可为弘法之具。白宫是达赖喇嘛修行的地方。它从下到上,分为三层:最下面处理世俗事务,中间是政务和礼仪空间,而最上面是佛殿,是达赖喇嘛学习、培养精神世界的地方。透过最顶层的窗户,可以看到整个拉萨城,说明佛陀在最高处。它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不应该逃避现实,而要在现世中修行。
走进宫殿后,无处不在的更多的庄严的壁画、唐卡、佛像、经书,让我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与这座建筑同呼吸,也与周围虔诚的人们同呼吸。不知不觉间,我就进入了一种朝圣的状态,感觉自己内心与这里的人、佛像、经书建立了心灵的连接,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力量。
在三座巨大的金碧辉煌的密宗坛城面前,我们停了很久,理解了坛城是理解密宗图像化、象征化修行方式的最好方法。坛城是密宗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它是修行观想的对象,更是宇宙 + 心灵 + 神祇宫殿的图像化呈现。它的结构是密宗中信奉的宇宙次第结构来安排的,中央是主尊神,如金刚萨埵、胜乐金刚,代表本尊(佛性);四方是四方主尊(化现或空行母),代表四智/四空性;外围宫墙是轮涅双界中种种护法神,包括调伏自我五毒的忿怒相,代表护持佛法;外围火焰圈是“净地”与“俗世”的分界,象征心识脱离世俗的保护带,象征金刚火焰,隔离魔障,降魔,净化。
观看坛城,就是修行。看着坛城,就能理解密宗的宇宙观:它是佛教宇宙的缩影,一切皆有因果和智慧安排;看着坛城,也能理解密宗的心灵观:它是我自己内在的心识宫殿,修行即是在其中“朝圣”;看着坛城,就能够进行一步步的修持:从外围护法逐步进入,直至认识到“本尊即我”。这就是密宗最重要的“生起次第观想法”。所以,坛城不仅是供人看的,而是“可供进入的圣境”,在观修中,我穿越层层意识之门,走向佛性中心。
坛城让我发现:就像这被现世苦难包围着的金碧辉煌的坛城一样,我们每天也都处在外坛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但最宝贵的是在内坛中观照自己,静下来,以智慧、慈悲和行动力,烧尽烦恼,甚至“将烦恼转为道用”,到达清净佛土。外坛的纷纷扰扰、生老病死,是外部世界,内坛中的我们自己才是有价值的,才真正宝贵,是我们生命的真谛。
当我们进入坛城开始修行,坛城中的护法神会帮助我们以智慧战胜烦恼。这些护法神是我的潜意识,会在我修行遇到障碍时现身,帮助我“识别—降伏—转化”,实现心理激活。它们不是外力,而是我自我心性的投影,是我内心力量的显现。它们不是“外在的神”,而是我们心里未被驯服的能量形态。当我们在修行中遇到任何一种障碍,都有对应的护法神来帮助我们“识别—降伏—转化”。比如吉祥天母:当我对恶意、恐惧有强烈执着,她现忿怒相——我观她、念她,就是在面对自己的恐惧与愤怒,并转化它为智慧护持力;玛哈嘎拉(六臂大黑天):当我修行中生起懒惰、散乱、迷失,他现身助我“摧毁怠惰”。它的神通不是神的奇迹,而是我信念驱动的心理激活。他们之所以形象狰狞,火焰缠绕,是要帮助我们降伏魔障、斩断烦恼、保护信心,保持住我们的本性清净,摧毁烦恼。
我思考着这些藏传佛教密宗的设计,理解了这就是藏传佛教密宗“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修行方式。这种修行,不是单纯“思考”,而是大量使用坛城、本尊、手印、曼陀罗等图像与仪轨,“全身心参与”的修行。这意味着我们看见曼荼罗或本尊像,就已开始修行。我看到的宫殿、壁画、坛城、怒目的忿怒尊,都是对修行者内在心识的投影与引导,帮助我们走向圆满佛果。布达拉宫中 2500 多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幅的唐卡和来自印度的贝叶经,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工艺品,还有用八宝七珍纯金之汁写的大藏经《甘珠尔》以及用8种珍宝誊写的大藏经《丹珠尔》,构成一个完美的修行的空间。我走出的每一步,看到的每一幅画面,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闻到的每一个气息,都是在修行。它们是镜子,照见我本具的佛性,让我通向觉悟。
走过这一路,我感受到所有的这些设计,都在指向藏传佛教高阶密法中的“见即成修”。“见即成修”意味着:我们在见到或观想某种境界时,即已圆满地进入修行,甚至完成了修行。它是藏传佛教、尤其是无上瑜伽部密法中的一个重要观念。“见”指的是见到实相,或观想某种本尊、坛城、空性智慧等的境界;“修”是指实际修持、修行。“见即成修”认为:我们在当下的觉知中见到真理(本尊/空性/如来藏),此刻就是修行本身。因此,它和禅宗中“直指心性”的顿悟传统类似。当然,这种修法并不是“轻松懒修”,一般都要在“次第修”基础上引入,而且仅适合根器利者,并且需要依止具德上师指导才安全有效。
这就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奥秘。它用图像、仪式、信念、神祇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心理支持系统,让修行变成视觉的艺术、感官的体验、信心的旅程。不管我们是否通达经论,只要有心,不论是什么人,都能观修、受用、得到庇护。通过它们,密宗克服了显宗繁复、理性化的修行路径,以更直观、更符号化、更适应藏地文化的方式,赢得了苯教背景的藏族人民的喜爱,让藏传佛教密宗(尤其是无上瑜伽部)在藏地迅速传播、深入人心。
就这样从布达拉宫出来,感觉信息量太大,都有一点过载了。站在山间阶梯上,看四周群山环绕。刚下过雨,一会,白云从山里面升起来,飘在山间,在阳光下白得耀眼;一会,乌云越过对面的山,向这边压过来,带着水雾。
我把眼前的景象给 AI 看,它说:你不妨
- 沉默片刻,闭目静思——感受这座宫殿历代修行者的心跳;
- 俯瞰拉萨城,默念观音圣号——此刻的风声,也许是佛音;
- 轻触一块墙石,祈愿众生得安乐——让您的朝圣之行化为回向。
我照做了,感到异常美好。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在布达拉宫广场上遇到的阿妈所做的。她坐在布达拉宫的脚下,感到的也是同样的美好。
这种美好,来自于不仅自己走在成佛的路上,而且身边的人都在这条路上,并且远方还有守望。首先,构建自己的坛城,在每一日现实的苦难中修行;然后,看看自己的周围,看到除了自己,还有很多人也在同样地修行;最后,望向遥远的布达拉宫,知道在那里,有代表自然、宇宙伟力的佛和佛的化身,会在我们遇到障碍的时候,用它们的伟力、智慧,帮助我们战胜烦恼。这样,我们的眼神里,是不是就不会有迷茫?
也许这就是阿妈坐在布达拉宫脚下,眼神平静而惬意的原因,也是甜茶馆的小姑娘笑得那么令人动容的原因。
这就是幸福。
Index | Previous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