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研讨

除了反思,家长也可以陪伴孩子进行研讨。家长把自己平时思考的事分享给孩子,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讨论,就是研讨。研讨也是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

比如家长在卖菜。卖菜要卖得好,得思考很多事,是吧?家长可以把自己是怎么卖菜的,自己旁边菜摊上的人是怎么卖菜的,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现有卖菜方法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然后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再改进,这是多好的思考教育啊。

又比如家长每天打麻将,这也是一件非常需要思考的事情。家长就可以把今天的比赛经验,观察到的对家的策略,等等,讲给孩子听,和他一起分析,找出对家的弱点,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然后去实践,再把结果向孩子汇报,再改进。这也是一种多好的的思考教育啊。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依曼的父亲就是这么和孩子研讨的。他是一位银行家。他回到家后,会把自己在银行中遇到的决策问题讲给孩子们听,请他们和自己一起思考,比如如何评估一项投资的收益和负债风险。

家长可以不陪孩子学习,但应该和孩子研讨。有很多家长和我说,因为自己以前学的那些中学知识都忘了,所以没法陪孩子学习。这是一种误解。孩子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家长陪他们学习。他们学习的时候,最需要的其实是我们在他们眼前消失。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研讨。

家长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培养的思考能力,可以通过研讨,融入对孩子的陪伴中。思考是一种通用的能力。你只要在一个方面学会了它们,在其它场合也就会运用自如。比如,王烁老师是学哲学的,但从事媒体行业。除了围棋,我没听说过他擅长冰球等体育运动,但他具有人文学科或围棋的思考能力,所以看到孩子遇到了冰球方面的问题,就能够拿起纸笔,和孩子就冰球开展研讨。这是因为各种研讨的模式是一样的,都是分析现在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意见。

总之,思考是一种通用能力。当孩子具备这种能力,他就走上了学习的正轨了,不用我们过分操心他们的学习了。我们家长要理解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自己也努力,学会这种能力,和孩子一起思考。早一点明白这一点,孩子就早一点走上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Index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