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归纳推理

在细读中,我们观察文本的细节,对它们进行归纳推理,提出自己对文本的新想法。

做笔记有助于细读。看书的时候,我喜欢做笔记,因为自己写过一遍,似乎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个习惯始于初中。那时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钢铁是怎么练成的》,还是繁体字、竖排版的。我被前面几章保尔和冬妮娅在一起的文字给打动了,就在一个手掌大的绿色塑料封皮的笔记本里,把主要情节和触动我的细节记下来,最后把整本书都记完了。后来我再翻看,感觉还挺完整的。既有整个故事的脉络,又有当时打动我的细节,看着看着,就像回到了看书时的自己,感觉很有意思。于是,我就养成了看书、记笔记、整理成文的习惯。这些个人留存的资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只是一些笔记。我把打动我的书中的内容记录下来,又把它们穿了一下,保持逻辑的连贯,仅此而已。但这个取舍、连贯的过程,让我能坐下来细读文本,不断叩问这些内容背后的逻辑,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它。

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会深化,但这些想法不吐不快时,把它们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记笔记的过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脉络,写作的细节,让我对作品讨论的话题有更好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问,会让我去扩展查一些新的资料,就有新的发现。这些内容,形成论点后,分享给朋友们,大家发现就有一定的价值。大学时发在豆瓣上的文章,大抵如此。比如豆瓣上《菊与刀》这本书排名第一的评论,就是我大学的时候写的。写出来十几年了,现在还不时有人点“有用”,累计近 9 万的阅读,近 2 千的“有用”。财新博客累计也有近60万的访问。看着这些数字,我都觉得难以理解,但确实启发了我,这也许是一种有意义的写作。

这种做笔记的习惯对我提高听讲的效率也很有帮助。我有时候很奇怪,很多上课的大学生现在都不做笔记了。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听课或者听讲座的时候,我会边听边记,回来后整理,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点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理解的记录。这个习惯,我在参加财新峰会的时候,用上了。记得有一年我把笔记分享在了财新的“思享家”论坛里。舒立老师看到了,还表示了肯定。好高兴呀。然后另一位财新编辑说:你没做编辑,真是太可惜了。于是我就知道,原来这大抵有一点编辑的感觉。

我和 Kassy 专门研究过如何做课堂笔记,还找到了做笔记的经典方法:康奈尔笔记法。它把一张纸划分为三个区域,在页面的最左边和最下面留下两个区域,供记重点和自己的想法。记笔记能够让我专注,因为哪些要记下来,脑子要分析,这就调动了自己思考。而康奈尔笔记法,更是要求我们还要提炼出关键词,并直接记下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逼着自己的思考,并且留下记录。所以,记笔记就是写作的开始。

学术写作也是从做笔记开始的,但它又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做笔记,而是注重新思想的发现。这种边看边记的阅读方法被称为“细读(close reading)”。但细读的目的更明确,就是要寻找“新东西”,即自己对作品的新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细读的做笔记,很重视记下自己感觉有疑问、或者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然后做形式化分析,回答自己的疑问,做出有新意的解释。这些回答和解释就是学术写作要求的”新东西“。然后,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形成论点、论据、逻辑证明和结论,就形成了一篇学术写作。这就是哈佛所有大学生进入学校后,第一年要接受的学术写作训练。它的方法比我的简单的记录,更加重视思考。哈佛对这个过程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指导。我看着这些指导,相见恨晚。

我们首先用一个例子来体会如何观察文本的段落细节,从中归纳推理出我们对作者的文本写作的新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细读(Close reading):我们在推理,朝着我们自己的想法。因此,在阅读中,我们不断关注证据,提出问题,制定解释。

我们下面来看如何通过细读文本发现新的思想。我们来看哈佛大学写作中心 Patricia Kain 老师介绍的一个例子。基于这个例子,他介绍了“观察” - “解释“的归纳推理式的细读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从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我们自己的想法。下面是他的介绍:

写论文通常从仔细阅读文本开始。虽然作者的个人经历可能偶尔会出现在文章中,而且所有文章都依赖作者自己的观察和知识,但是大多数论文,尤其是学术论文,都是从仔细阅读某种文本开始的 —— 一幅画、一部电影、一个事件 —— 而且通常是从书面文本开始的。

第一步是观察。当您仔细阅读时,您会观察到有关文本的事实和细节。您可以专注于特定的段落,或整个文本。你可以注意文本中有哪些引人注目的特征,包括修辞特征、结构元素、文化参考(rhetorical features, structural elements, cultural references);或者,您可以只注意你选定的某些文本特征——例如,对立和对应(oppositions and correspondences),或特定的历史参考(particular historical references)。无论哪种方式,进行这些观察都是仔细阅读过程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解释你的观察。我们在这里基本上谈论的是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从对特定事实和细节的观察,推理出基于这些观察的结论或解释。而且,与归纳推理一样,仔细阅读需要仔细收集数据(您的观察结果)并仔细考虑这些数据合起来的意义。

如何开始:

首先,手里拿一支铅笔,一边读,一边注释(annotate)文本。“注释”是指在这些关键词和短语下划线或高亮显示——它们让你感到惊讶,或觉得重要,或引发你的疑问——并在页边的空白处做笔记。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响应一篇文章时,我们不仅强迫自己保持专注,而且我们也开始与作者一起思考证据——这是从读者转向作者的第一步。

以下面的这两段为例。它们是人类学家和博物学家 Loren Eiseley 的一段文本。出自他的论文《The Hidden Teacher:隐秘的老师》。

. . . I once received an unexpected lesson from a spider. It happened far away on a rainy morning in the West. I had come up a long gulch looking for fossils, and there, just at eye level, lurked a huge yellow-and-black orb spider, whose web was moored to the tall spears of buffalo grass at the edge of the arroyo. It was her universe, and her senses did not extend beyond the lines and spokes of the great wheel she inhabited. Her extended claws could feel every vibration throughout that delicate structure. She knew the tug of wind, the fall of a raindrop, the flutter of a trapped moth’s wing. Down one spoke of the web ran a stout ribbon of gossamer on which she could hurry out to investigate her prey.

Curious, I took a pencil from my pocket and touched a strand of the web. Immediately there was a response. The web, plucked by its menacing occupant, began to vibrate until it was a blur. Anything that had brushed claw or wing against that amazing snare would be thoroughly entrapped. As the vibrations slowed, I could see the owner fingering her guidelines for signs of struggle. A pencil point was an intrusion into this universe for which no precedent existed. Spider was circumscribed by spider ideas; its universe was spider universe. All outside was irrational, extraneous, at best raw material for spider. As I proceeded on my way along the gully, like a vast impossible shadow, I realized that in the world of spider I did not exist.

现在开始在上面的文本中寻找模式 —— 重复、矛盾、相似之处。你在第一段中注意到了什么?

首先,Eiseley 告诉我们球蛛给了他一个教训,因此邀请我们思考这个教训可能是什么。但我们先不考虑这个大问题,而是专注于细节(particulars),因为我们正在以归纳方式工作(inductively):我们要从对特定事实和细节的观察,推理出基于这些观察的结论或解释。

然后,在 Eiseley 的下一句话中,我们发现这句话:“发生在遥远西部的一个下雨的早晨”。这个开场将我们定位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方,与传统的童话开场相呼应:“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Eiseley 要让我们想到故事和神话?我们还不知道,但这很好奇。我们记下它。

语言的细节使我们相信我们在“西部”的位置——峡谷、阿罗约和水牛草。然而,除此之外,Eiseley 将蜘蛛网称为“她的宇宙”和“她居住的巨轮”,就像在天堂的巨轮中一样,那是银河。所以,通过比喻,蛛网变成了宇宙,“蜘蛛宇宙”。而蜘蛛,“她”,其“感官没有延伸到”她的宇宙之外,知道“被困飞蛾翅膀的颤动”,并急于“调查她的猎物”。Eiseley 说,他可以看到她“触摸她的导线,寻找挣扎的迹象”。这些语言的细节,和其他细节,将蛛网的“所有者”描述为在思考、感受、努力(thinking, feeling, striving)—— 一个很像我们自己的生物。但那又怎样?

最后,就你注意到的模式提出问题 —— 尤其是如何(how)以及为什么(why)。

为了回答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必须回顾一下文本,看看还有什么事情发生。例如,当 Eiseley 用他的铅笔尖触摸蛛网时——这是一个“没有先例的事件”——蜘蛛自然无法理解铅笔现象:“蜘蛛被蜘蛛的想法所限制(Spider was circumscribed by spider ideas)”。当然,蜘蛛没有想法,但我们有。如果我们开始以人类的角度看待这段文字,将蜘蛛在“她的宇宙”中的情况视为类似于我们在我们的宇宙中的情况(我们认为是宇宙),那么我们可能会认为 Eiseley 是在暗示我们的宇宙也是有限的,我们的想法是有限的(circumscribed),在我们的宇宙范围之外,可能有像 Eiseley 本人一样完全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现象——那个“巨大的不可能的阴影”——超出了蜘蛛的理解范围。

但为什么是巨大的(vast)和不可能的,为什么是一个影子?Eiseley 是指上帝,外星人吗?或者其他什么,我们无法命名甚至想象的东西?这就是他得到的教训吗?现在我们看到,文章开头的那种故事讲述或神话感,加上对巨大而看不见的事物的提及,就不是一种简单的类似 E.T. 外星人那样的解释。尽管蜘蛛无法解释,甚至无法理解(apprehend) Eiseley 的铅笔尖,但那个铅笔尖是可以解释的——毕竟是理性的。所以也许不是上帝。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所以我们回到正文——现在是整篇文章,而不仅仅是这一段——并寻找更多的线索。

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前进,途中密切关注证据,提出问题,制定解释(formulating interpretations),我们就自然地进入了一个对论文写作和整个学术事业(academic enterprise)至关重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在推理,朝着我们自己的想法(we reason toward our own ideas)。

总之,“细读”是学术写作中思考的第一步。细读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记下那些令你困惑、感到前后矛盾、奇怪或有趣的事情。这些让我们困惑,但有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蕴藏着我们未来强大论文的核心。它们就是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式写作的开端。从它们出发,我们提出一个“不明显”的问题,然后寻找证据,进行写作,给出我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学术写作。因此,在阅读中,如果发现令人困惑、前后矛盾、奇怪的事情,不应该感到失望,相反,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自己研究的机会来了。然后,进行研究。

基于这个启发,每次听完学生分享一篇论文,我都喜欢问:你遇到什么让你困惑、同时又觉得很有趣的事情吗?这时她常常会说出一些。等她说完,我只需要说:那我们往下研究研究?下面的讨论就会很愉快了。以前我不注意这一点,学生讲完后,我会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说出来,结果因为头绪太多,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但现在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我只是他能够寻求帮助的一个旁人,这样他就觉得受尊重多了。孔子说的”不恽不启、不悱不发“,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细读是从文本和数据中找出自己的创见。它通过对研究内容和其采用的形式进行批判性的联合分析,发现其中”不明显“的东西,形成自己的主张。这个主张建立在你的观察的基础上,有你发现的证据的支撑,这就是学术写作的本质。它的意义在于,只有用这种方法,我们才会从”表面的“、受到外界影响的、第一反应的主观感受出发,发现这件作品是”如何“让自己产生这种感受的,然后,进一步的批判性分析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方式方法,从中获得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即可以给自己和世界带来有益的启发,改进未来的工作,又可以批判性地发现现有的世界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这就是通识教育的本义,

参考文献


Index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