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
宋教仁被暗杀后,孙中山先生等革命派立刻发起武力反袁,但也有很多人希望通过司法途径,先把问题调查清楚,然后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不影响即将到来的国会、宪法和总统选举。
蔡锷反对采用无力,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宋教仁被刺杀后,他通电全国:“当在国步艰难,戕贼人才,实无天理。勿论虚实如何,自应彻底穷究,按法惩办,以彰法纪,而维人道。”他强调:“法庭开审,勿论案内案外之人,应以静候法庭之裁判为主,勿挟成见,勿尚意气,勿凭势力而坏法纪,勿造言词而乱听闻。”“查宋案应以法律为制裁,故审判之结果如何,自有法律判决。”
此后,机缘巧合,凶手很快漏网,各种证据被公布,都指向袁世凯。
但司法调查也陷入了困境。凶手在警局离奇死亡,很多人证消失或者躲起来了,线索被掐断,司法审判步履维艰。调查眼看就要无疾而终了。
这时候,孙中山、黄兴一边发表通电,要求追查凶手,一边准备进行武力反抗,起兵反袁。
可是这时候武装反袁的成功率微乎其微。袁世凯的势力如日中天,司法调查并没有给他带来损伤,而革命党的武装部队基本上已经消散。因此,起义的力量注定是零敲碎打的,难以撼动袁世凯的地位。
但黄兴、孙中山还是义无反顾地发起了武装起义。
宋教仁的死,黄兴最伤心。宋教仁是黄兴真正的兄弟。黄兴和宋教仁年轻时就在一起。宋教仁在遗书中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黄兴照顾,更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黄兴又开始四处奔走,以联络尽可能多的力量,起兵反袁。
武装反袁,黄兴当然会想到蔡锷。黄兴给蔡锷写信,希望蔡锷支持。黄兴给蔡锷寄了下面这副对联:“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
这么情深意切的字,蔡锷却扛住了。他硬是没有动。相反,他继续表示对武装反袁的反对。他说:“同室操戈,自召分裂。谁为祸首,即属仇讎”。“国内战争,实出于万不得已,应以哀矜悱恻之意出之。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相煎太急,隐患良多。”“赣事不幸,竟致决裂。外人幸灾乐祸,正利用我有内乱,以遂其实行瓜分之毒计。万一不幸演此惨剧,嗟我同胞永世堕入奴隶,每念心碎。”“万一有人发难,当视为全国公敌”。他回复陈炯明邀约一起起义的电报说:“现在以保土安民、维持秩序、力主镇静为第一义,并恳致电赣中释嫌罢兵,无以国家为孤注。”
蔡锷还给袁世凯发电报,表示自己对他的支持。7 月 17 日,他向袁世凯、黎元洪及北京政府发出“急电”说:“昨准参部寒、删两电,知赣事已决裂。积年痈毒,趁此一决,未始非福。..惟恳分饬皖、宁严防分窜,一面添重兵驰赴战地,分头截剿,早日扑灭,以免星火燎原。”他说:“暴烈派以破坏为事,苟可以达其目的,即牺牲全国而不恤。然其进锐,则其退速。今已一落千丈矣,其剿绝易易也”。
蔡锷说到做到,派自己的部队去攻击二次革命的部队。8 月,熊克武在四川重庆响应二次革命,宣布独立。蔡锷遵照袁世凯的指令,派兵入川会剿;只是由于“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他的部队才没有与反袁军直接冲突。
二次革命的失败
结果,二次革命很快失败,黄兴、孙中山被通缉,又流亡海外。下面是对他们的通缉令:
二次革命失败,让孙中山深刻反省,然后下决心组织了新的中国革命党,强调党的纪律。而黄兴对其中的一些方法具保留意见,因此在孙中山的建议下,离开了日本,到了美国。
小结
对蔡锷在这段时间内的经历,后人总结道:嗣二次革命事兴,君独具卓见,以为南北两方所为均有未当,因联合云、贵、湘、桂、川五省,欲居间调和一方。又电达中央,请以法理为正当解决。东南诸省,服其卓见,然膺袁政府之忌者实根于此。未几,李烈钧军败窜海外,君之主张卒不得达。而政府因君有法理调停之忌,猜疑日甚。用诡为组织内阁之说,召君入京。(项城与君电,至有内阁一席,非君莫属之语。)又嘱任公加函敦促。君虽知项城之诈,然抗令不至,必祸贻滇省,遂牺牲一已,飘然北上矣。
Index | Previous | Next |